新闻资讯

风光资源“深加工”成吉林振兴重要抓手

2025-08-03 06:08:26 来源:kaiyun体育最新版安装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对吉林西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生动描述。如今,这里源源不断的风,不仅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灯,还通过“绿电”转化为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新能源产品,为吉林振兴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7月26日至27日,记者来到位于吉林白城的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上海电气洮南绿色甲醇项目、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探访自然之力怎么样转化为绿色动能。

  一片片光伏板覆盖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排排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在风的吹动下缓缓旋转……

  走进大安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辆辆满载着“氢洲Hyglobal·绿氨”液氨罐车驶出园区,销往海外市场。26日,全球最大单体绿色合成氨项目在这里正式投产,首创了“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四项全球之最。

  “项目以风能、光伏发电产出的绿电为动力,电解水制绿氢,再以绿氢和氮气为原料合成绿氨。”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树林介绍,“绿氨”相对利用化石能源生产的“蓝氨”“灰氨”更受欢迎,这一个项目不仅推动了吉林省清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谋求效益。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百大工程,该项目选址白城蕴含着深远考量:大安地处吉林西部松嫩平原与科尔沁草原过渡带,风光资源富集,地形平坦开阔,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厂区风电装机700兆瓦,光伏装机100兆瓦。”宋树林指着不远处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向记者介绍,“正是因为这些大风车作为电源支撑,给制氢提供了低成本、可靠的绿电供应。”

  在该项目中央控制室,LED大屏幕显示着整个生产流程。工作人员介绍,绿电通过自建的输电线路输送到制氢合成氨工厂的总降变电站,再通过总降变电站将电力分配给制氢、合成氨以及空分装置。该系统作为统筹“风电/光伏发电—制氢/储氢—合成氨”全过程的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

  “我们将深耕白城,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绿色氢基能源产业,锚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氢洲’系列新产品全球销售。”宋树林说。

  从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向西行进百公里,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近日也传来喜报:7月15日,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在此产出,首期示范项目可年产绿色甲醇5万吨。

  绿色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显著特质,已在交通领域各类动力上大范围的应用,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

  据介绍,该项目在行业内首次实现风电制氢与生物质气化耦合大规模生产绿色甲醇。简单来说,该项目通过收集生物质秸秆,进行预处理后,采用纯氧加压生物质气化、风电制氢等技术,将农林废弃物与风电就地消纳转化为高的附加价值绿色甲醇,实现生物质能与风能的高效利用,产生经济效益。

  资料显示,洮南市年可有效风力发电4000小时左右、光伏发电1800小时左右,同时这里也是吉林省产粮大县,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具备生物质能开发潜力。“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我们在此深耕布局。”项目负责人说。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分三期实施,全部投产后可年产百万吨绿色甲醇。自该项目开工以来,当地政府部门围绕要素保障、政策扶持、行政审批、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服务。

  “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全程零化石能源参与,还能促进绿电就地消纳,这一模式可将每吨甲醇的碳排放降低超65%,产品将作为船用燃料销往国际市场,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上海电气集团负责的人介绍,在全球航运业加快绿色转型的当下,绿色甲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

  该项目负责这个的人说,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的成功实践,将加速构建覆盖“绿电—绿氢—绿醇—绿色应用”的全产业链平台,推动绿色燃料在航运、航空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全球工业脱碳贡献系统性的中国方案。

  在大安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对233米高的吸热塔进行收尾建设。该项目以吸热塔为圆心,周围地面上布置了由19667面镜片组成的太阳能反射镜群,从空中俯瞰十分壮观。

  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1单元光热100MW工程正加紧施工。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这座100MW熔盐塔式光热储能电站,数万面的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中央的集热塔,加热其中的熔盐介质被加热至565℃高温,高温熔盐流入储热罐储存热能。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熟悉的烧开水。”大安市广投中能光热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雄,夜间或阴天时,熔盐释放热量加热水产生蒸汽发电,驱动汽轮机组发电,最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

  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由中广核、中能建合资成立的大安市广能光热发电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该项目是国家第一批“风、光、热、储”示范项目、国家级重点基地项目、省重点项目,也是全球纬度最高、东北地区首座塔式光热电站。

  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对233米高的吸热塔进行收尾建设。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我们项目建设进度特别快,目前已进入项目收尾阶段,预计今年12月发电。”赵雄说,年底前投产后,该光热储能电站年发电量将达到17863.7万kWh,年产值2亿元,新增就业120人。

  引入行业龙头,带动形成一个产业。吉林省能源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将逐步提升吉林本地消纳能力,加快将绿电转化为下游工业产品。积极创造用氢消纳场景,推动绿电多元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步伐,最大限度拓展绿能应用场景。

  能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十四五”以来,吉林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4年,能源及关联产业项目投资突破1100亿元,是“十三五”末的六倍;发电装机规模连年刷新纪录,全省装机总容量发展到4705.6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44%。